close

二零一零年七月七日(三)晴

《第八屆香港文學節—感悟城市脈動徵文比賽》參賽作品

不斷蛻變的城市

      一個繁華璀璨的大都會城市,從英國殖民地時期,直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,回歸祖國的懷抱裡,結束長達百多年的英國統治。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,正式接管這個城市,在不知不覺間,經已回歸十二週年。

      百餘年來持續的發展、不斷的蛻變,今日的香港,成為舉世知名的國際金融樞紐。而這個小島的另一特色,就是燦爛迷人的香港夜景。故此有『東方之珠』的美譽。可是這個城市繁榮的背後,或多或少要作出犧牲的決定。

 

      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老建築物,因應發展的需要,有時候不得不把它們逐一拆卸。有些舊有的建築物,更是該區的地標,只要人們說起,便會知道此刻身在何方。一旦清拆,如墮入五里霧中,頓時迷失方向。

      現時流行『集體回憶』這個形容詞,就是因為陪伴港人一起成長的舊有景物,如:利舞臺、皇后碼頭等,清拆的清拆、搬遷的搬遷。它的出現正好提醒我們,剩下的只會越來越少,應該好好珍惜。

 

 
      最近某間電視台,製作的電視節目『由1967開始』剛剛播放完畢。兒時曾經看過的舊景物、交通工具、民生、娛樂、教育,隨著時代急速的發展和演變,腦海裡的印象,開始模糊逐漸褪色。看罷這個節目,加深我對昔日香港舊貌的認識。

      香港政府曾在一九七八年,舉辦一個大型的慶祝活動,名為『香港節』。有許多的餘興節目可供市民參與,例如:花車巡遊、舞蹈表演等等。令到那個年代,沒有太多消遣的市民們,多一個選擇。而且這些節目,的確使人們目不暇給、雅俗共賞。

      當年的另一件香港人盛事,則是由廠商會主辦,一年一度的『工展會』。不同商戶聚集同一場地,售賣自家品牌的商品。還有全城矚目的〈工展小姐競選〉,入場費又便宜,因而吸引很多人(尤其是一家大小和年輕情侶們)進場參觀。

 

      香港第一條海底隧道,尚未興建以前,市民如要過海,從香港往九龍,必須搭乘渡海小輪。那麼車輛需要過海,又該怎麼辦?小輪公司有見及此,想出一個聰明可行的方案。設計一艘上、下兩層的汽車渡海小輪,載著計程車、客貨車、貨車及私家車往返兩地,解決汽車渡海的問題。

      隨著香港海底隧道落成啟用,地下鐵路第一期工程展開,汽車渡海小輪使用率偏低,陷入被淘汰的局面。偶爾我也會聯想起陸路上,最歷史悠久的交通工具:人力車,曾經盛極一時,最終逃不過消失的命運。現時我們只能在紀錄片中,才可再次看到它們的實物。

 

 
      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底,光榮結業的龍門大酒樓,是一幢樓高三層的舊式單幢建築物。內部裝潢與陳設,富麗堂皇、古色古香。矗立灣仔區六十年,竭誠服務居住該區的街坊們。只可惜業主,早已把該酒樓的業權賣掉,相信很快便會拆卸重建。

      《龍門大酒樓》見證灣仔區的發展史,曾經聲名顯赫。在【龍門夜宴】的最後一夜,老闆和夥計們,跟光顧數十年的顧客,一起碰杯,答謝顧客歷年來的支持。吃罷這頓晚飯,眾人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,跟它作最後的告別。

      城市必然會繼續發展下去,社會才會進步,但文物保育同樣重要。我真的盼望日後社區的發展,能與文物保育並存。

 

全文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學文 的頭像
    學文

    學文文學館(出品社)

    學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